中國技術開放日長沙站圓滿落幕
來源:互聯網“技術人如何更好地把控自己的職業?”這是個被普遍關注而又常聊常新的話題。6月20日,InfoQ和極客時間企業版聯合舉辦“中國技術開放日——長沙站”,并基于這個話題,一些“過來人”受邀來到現場跟大家討論交流工作和成長的那些事。
中國技術開放日是由極客邦科技發起,聯合業界合作伙伴,通過整合全球優質學習資源,服務技術人和企業成長的探索學習系列活動。本次長沙站線下線上同步進行,現場有超過100名小伙伴,線上吸引了超過4800名觀眾在線觀看。
現場演講嘉賓大咖如云,包括彩食鮮?CTO?喬新亮、湖南財信數字科技首席架構師肖林巖、長沙銀行信息技術部副總經理陳寶生、奇安信集團副總裁左文建以及極客邦科技總裁池建強。
其中,彩食鮮CTO喬新亮發表了演講《從普通程序員到萬人團隊指揮官-CTO的能力建設和新路成長》。他結合自身的真實經歷,用樸實的語言真誠地給大家分享了職業生涯中的一些決策和思考感悟,并從中抽象出做事哲學和人生態度。在面臨非常關鍵但又痛苦的轉型期時,重度抑郁癥突如其來,“活過來”后,卻更能感受到活著的美好。
幾次職業生涯的選擇,在大家聽來輕描淡寫,實際每次都很“煎熬”。“我會很認真地做分析,把自己的職業生涯當成客戶,然后一個個去做分析,再去做決定。”喬新亮最后還鼓勵大家要活得真實、盡情享受拼搏的時光,其認為,享受痛苦是感受高級快樂的必經之路。
接下來我們將目光聚焦到當前的時代發展趨勢——數字化轉型。當下,全社會駛入數字化轉型快車道,以科技賦能、智慧轉型為主旨的數字生態推動著千行百業的變革。
湖南財信數字科技首席架構師肖林巖在本次活動中發表了主題演講《數字化轉型背后的技術力量》,系統地講解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要素和相關能力,提出構建滿足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技術要求的五種能力分別是服務用戶、自主研發、數據運營、安全防控和平臺共享。其提到的數字化人才的畫像“終身學習者”,也與前面嘉賓所說的“持續學習、終身成長”不謀而合,“數字化時代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變成終身學習的一種狀態。”
近幾年“中臺戰略”是助推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手段之一,長沙銀行信息技術部副總經理陳寶生則帶來了“中臺建設數字化人才的成長”內容,不但讓大家對數據中臺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也對數字化人才和業務、組織的關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據介紹,數據中臺是當前銀行中臺戰略的重點。通過數據中臺的建設,加速數據價值鏈的迭代,同時讓更多有經驗的業務人員、數據分析人員參與到價值鏈,將價值數據應用到場景中。“數據不僅僅是數據產品,更多的是要體驗數據服務,不管是離線還是實時計算的數據服務,能夠實時提供到全渠道,在渠道的千人千面、或者產品反欺詐的應用規則中都能夠實時的應用到數據服務。”
而在人才方面,陳寶生提到,許多人對數據分析師崗位的理解還是有偏差的,絕大部分做數據算法的,比如數據算法工程師或者數據開發人員,要成長為數據分析師還會有很長的一段實踐路要走。“合適的人、合適的系統、合適的組織,最后的目的還是為了建合適的產品。這有點像‘中庸之道’,但中庸不是說很隨便,更多是在一個合適的環境里面有所作為,這樣才能在體系里面做出更優秀的產品和提案。”
過去20年,面向C端的消費互聯網經歷了高速發展,市場趨于飽和,而面向B端的產業互聯網才剛剛開始。奇安信集團副總裁左文建借此機會帶來了主題演講《從ToC?到?ToB?的技術機會與挑戰》,闡述了面向企業的技術機會和相關挑戰,其中,面向企業信息技術的挑戰主要有“技術方案小型化”、“ToB?領域要求更高可靠性、可維護性、可擴展性”、“企業專業領域的精通和理解”、“建構有生命力的架構”等等。
左文建表示,35歲左右的工程師可以是企業的財富,需要懂計算機科學、軟件工程、編程與設計還有各自領域的專業能力,因此,復合型的技術人才成長需要時間。
在主題演講環節的最后一part,極客邦科技總裁池建強帶來了主題演講《從0到1打造一款產品》,分享了關于技術成長和團隊、以及產品的那些事。“技術人有非常多的機會,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產品人、創業者,都是從技術轉型過來的。”他強調,“技術人在這方面有先天性的優勢,包括去做咨詢、管理、產品經理、創業等等,因為轉換路徑成本沒有那么高。技術是整個互聯網的基石,你對這個基石有了理解,再去轉其他的行業,包括現在去做數字化經濟、產業互聯網等等,機會非常多。”
在圓桌環節,我們討論了二三線城市開發者的技術成長和學習路徑。雖然從客觀環境看,二三線城市的技術氛圍不如一線城市濃厚,對技術的要求或許也沒那么高要求,如此一來,該如何讓自己保持技術進步?
在現場嘉賓看來,該問題在當下的時代是不存在的,因為“到處都是網絡,都能學習”。喬新亮提到,像《極客時間》上面的大部分課程是屬于比較龐雜的,沒有復雜到說學不會,要相信自己有學習能力,對自己要有信心,不進步的問題癥結在于人的懶惰,是自律性問題。
肖林巖進一步指出,做技術人一定要有一種自驅力,給自己設定好目標,每天強迫自己按時達到那個目標,這是必要的條件。還要有認知,長遠階段要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以及要去到什么地方。然后找路徑實現目標,也是認知的過程,缺什么東西,通過什么補齊,才能達到那個目標。有了認知,就要踏踏實實地行動。
在Q&A環節,有觀眾提出,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有嘉賓對此直言“平衡是個偽命題”,“沒有辦法平衡”,但同時給出了非常值得參考的意見。
也有技術管理者請教道“敏捷開發有沒有一些必須要去堅持的原則?”有嘉賓從“快中求穩”和“穩中求快”的層面進行分析,有嘉賓則表示“敏捷”不必太拘泥于框架和形式。現場觀點精彩紛呈,想要進一步了解的朋友可以前往InfoQ官網觀看視頻回放。
技術人的成長既與個人有關,又與時代發展息息相關。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站中國技術開放日,給全國各地的開發者帶來源源不斷的驚喜和干貨,持續學習,終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