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北京扛起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大旗
來源:互聯網8月2日下午,首屆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蔡奇致辭并宣布開幕。大會圍繞“創新引領數據驅動——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主題,探討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和數字化轉型對各領域的重大影響,推動跨學科、跨行業、跨區域交流互鑒,打造引領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國際合作交流新平臺
厚積薄發,北京扛起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大旗
《北京市關于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實施方案》正式發布,北京將通過5到10年的接續努力,打造引領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六個高地”,到2030年,建設成為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對此與會嘉賓給予了高度認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蔡奇指出,數字經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引擎。北京將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堅持國際一流、首善標準,積極打造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北京樣板”,努力建設成為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蔡奇強調,要積極推動科技攻關,打造全球數字技術創新策源高地。加強基礎研究,聚焦關鍵核心技術,超前布局前沿領域,推動創新成果應用到數字經濟發展全過程。要積極推動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打造新興數字產業孵化引領高地。
中宣部副部長、中央網信辦主任、國家網信辦主任莊榮文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新技術傳播和運用,努力構建開放、公平、非歧視的數字營商環境,為我們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開放合作,數字經濟需多領域深入探索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肖亞慶表示,要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信息技術體系,加快高端芯片、關鍵基礎軟件等領域研發突破,建設高水平產業共性技術平臺。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5G+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讓數字技術更好賦能大中小企業。營造良好數字生態,保障網絡和數據安全,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
國務院原副秘書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作為國內專家作開場主旨報告。她認為,我國“十四五”時期的數字經濟發展將更具開放性和全球化視野,我們的發展可能要在生產端要發力,而生產端的發力就要靠相當強的全球的連接能力、競爭力才能夠完成,需要更加全球化、更加開放的特點。
江小涓指出,數字產業是一個深度全球化的產業,隨著開源等數字科技發展的帶動作用日趨明顯,研發全球化越來越成為產品研發的主流形式。“研發全球化、設計全球化、制造全球化、服務全球化、公共品的全球化都在快速的向前推進。國內外已經涌現出各領域實踐創新案例,解決這各行各業面臨的實際問題,諸如設計全球化領域的橙色云平臺,將設計需求由AI系統解構成不同技術模塊,通過智能匹配系統從來自全球的20余萬技術人才中篩選出高度契合的項目組,分別完成設計結果鏈接形成整個產品,并由需求方和專家協同在平臺上完成項目評審,這種網上協同研發的模式在國內乃至全球都是領先的。”
現場據橙色云互聯網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迎芳介紹,橙色云在全球各地設有9個國內外研發中心,線上線下搭建起覆蓋全球的協同服務網絡,圍繞平臺化設計,匯聚產學研用等資源,通過大數據及AI算法,實現需求與資源的智能匹配,將多款研發設計工具軟件平臺化部署,實現并行、敏捷、交互和模塊化設計,深度賦能企業的研發環節,大幅降低創新門檻和創新成本,從設計全球化發力助力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
數字經濟作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經濟形態,被寫入2020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報告,其中有效發揮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以及數據價值是其核心內涵。工業互聯網為產業數字化提供了關鍵基礎設施支撐和產業生態基礎,使工業經濟各要素資源高效共享,成為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關鍵支撐,隨著工業互聯網技術成熟,不斷催生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必將帶來革命性的產業變革,建立數字經濟新格局。